01
广州十四五加快发展
广州十四五期间加快地铁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力争达900公里,同时加快建设世界级铁路枢纽
完善铁路枢纽布局。建设“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67,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多点到发,客内货外、互联互通”客运枢纽格局。实施广州铁路枢纽能级提升工程,建成白云站并升级广州站、广州东站,建设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构建广州站、广州东站、白云站“三站一体”中心组合枢纽。实施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新建鱼珠站,增强高铁进中心城区能力。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提升南沙站铁路枢纽地位。
畅通“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高铁通道。推动形成10条出省高铁通道格局68,实现1小时直连大湾区、2小时互通省内、3小时互达泛珠三角、5小时联通长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广州至湛江、广州至汕尾高铁,推动贵广高铁达速,谋划建设贵广高铁广宁至广州北联络线,提升经北部湾城市群往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通道能力。推动建设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谋划建设广州至河源高铁,扩充粤港澳大湾区北行通道容量。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建设,谋划广深高铁新通道,提升大湾区东西极点互通水平。配合国家研究推进超大城市间高速磁悬浮通道布局及实验线建设。
完善以白云国际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强空铁联运,推动机场30分钟直达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珠三角城市、3小时联通泛珠三角城市。推进白云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T3)综合交通中心建设,将高铁、城际、地铁引入机场,实现与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高铁互联;建设白云国际机场至广州北站快速轨道交通,推动空铁双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增强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能力。完善白云国际机场周边高快速路及市政主干道路网,畅通机场进出通道。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围绕形成大湾区“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轨道交通格局,促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以城际铁路为骨架,打造以广州为中心的1小时轨道都市圈。加快建设广佛环城际、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规划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连接南沙科学城的快速通道,强化市域快速直连,形成广佛、穗莞骨架网络,拓展大湾区轨道交通中心服务范围。
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推进广州地铁承接城际运营,实现轨道公交化运营及轨道交通产业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州创新合作区,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科技创新城为龙头,沿珠江东岸链接东莞松山湖科学城、深圳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沿珠江西岸链接中山翠亨新区、珠海西部生态新区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重大创新平台,汇聚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创新要素并在广州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
积极推动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优化提升同城化体制机制,继续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走在前列。着力形成高度同城化的交通网络,进一步对接稳定两市轨道衔接通道,织密高快速路和市政道路对接网络,全面打通扩容金沙洲等重点交界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
将“广州南站—佛山三龙湾—广州荔湾海龙”先导区打造为广佛高质量融合新极核,推动形成“一核引领、四区协同”的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发展格局。
广州市举全市之力规划建设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天河智慧城、广州大学城、白云湖数字科技城等关键节点的科技创新轴,串联广州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深化与东莞、中山、江门合作,进一步加密跨珠江口通道,深化南沙新区与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广州开发区与东莞水乡经济区的结对合作。加强与珠海、惠州、肇庆对接,在能源、港航、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务实合作。

02
广州28号线基本确定
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28号线)初步规划,东莞设7站,佛山设9站(普君北站保留),预计佛山西站支线同步施工。全线设29个站,其中换乘车站25个,融合效应强大。
四线段为黄埔站-笔岗-开创大道-陈家林-新塘站,其中陈家林、笔岗设站,只停慢车,快车经过不停站。
东莞段到达松山湖设站,对接深圳地铁13号线北延线、深莞中轴城际,深莞广佛地铁通达。湾区的融合,逐步成为现实,科技创新人才加速流动,新兴产业增加互动。
图中,广州地铁10、17、19、25、29、37、40号线等均有明确线站位安排。佛山地铁10号线也明确路线,与《广东地理》此前公布详图一致。
03
广州开发西部融合佛山
广州向东、向南发展的同时,在西部重点开发两个重点片区,其作用是加快与佛山一起,打造超级城市。
佛山,市场主体已经超过100万家,值得广州重视,资源互补。未来要达到广佛规划、土地、人口统一管理,两个城市真正一体化。
广州都市圈主要由广州都会区、佛山都会区构成,但未来要加快建设白鹅潭CBD,以及第三都会区(万博+广州南站+三龙湾),其中重点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配套的集聚。
广州南站的汉溪大道要西延,建设番湾大桥,连接横五路(佛山裕和路东延线)。
新鸿基积极拿地,大力开发广州南站片区的商业、酒店、办公楼,并长期自持其中44万平方米的商场、酒店、部分办公物业,助力广州把南站打造为大湾区产城融合、站城一体的都市新引擎。
广州2、7、22号线及佛山2号线等四条地铁,对南站发展作用巨大,最迟于2022年初全部开通运营。
② 白鹅潭
广州市发改委、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白鹅潭地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白鹅潭将打造成为广州融入湾区的门户枢纽、广佛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白鹅潭与东部珠江新城、琶洲和国际金融城黄金三角区一起,构建形成广州东西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广州地铁1、11、22、28号线对白鹅潭发展相当重要,也为将来广东美术馆等带来交通支撑。
04
河流是城市的灵魂。珠江、东平河两岸,分别是广州、佛山的地域认同意象轴,城市形象景观带。佛山正式进入东平河时代,要学习广州在珠江两岸核心资源,佛山把重点平台放在东平河、潭洲水道、平洲水道这三江六岸。
东平河、潭洲水道的河岸大开发,既构建佛山城市中心风景线,又集聚先进产业,把季华实验室、川崎、库卡、盈合、大族、博智林、东北大学、飞利浦、潭洲会展中心等资源打造为重要的经济引领者,为佛山GDP早日迈向2万亿元作出应有贡献。
三龙湾规划获得大湾区办批复并发布,小布工业区挂牌出让。至此,顺德村级工业园改造已10万亩,小布是其中少见的商住用途,配合佛山新城做大做强城市功能,而工业放在外围的上僚、上华、大闸等地。
随着东平河水轴线进入大建设阶段,东平河十大亮点今年都会启动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为主线的平步段。
荷村、大墩、小涌都有可能在近几年整村改造,佛山新城活动宽广的发展纵深。其中村级工业区先行改造。未来,三龙湾有可能向西、向南扩容,包括平步、道教、劳村、良村等地。
佛山新城西片区所缺的,就是广佛线三期、佛山地铁6号线启动建设,以及新建一所公办学校,碧桂园新城之光、华润置地悦里业主们热切盼望。
广佛市民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洞察潜力、果断决策。
目前周边一手住宅有建发和鸣、中南春风南岸、怡翠晋盛泰园、泰禾佛山院子、华润置地悦里、龙光玖龙玺等。
2021年4月22日,隆深机器人与川崎机器人举行合资公司签约仪式,新建广东隆崎机器人有限公司,选址陈村莱茵工业园,今年8月正式投产。
2021年4月22日,乐从小布工业区改造地块超50万平方米,将以42.55亿起拍。三龙湾核心区不做工业,要以商住为主,构筑新城区。
2021年4月23日,乐从宣布启动建设新隆国有民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乐从横二路以北、纵五路以东,占地85亩,小学36、初中24个班。
2021年4月24日,佛山新城北侧的潭村工业区改造表决通过,旁边2号线花卉世界站、登洲站将在今年底开通,叠加三龙湾学校为三龙湾潭洲半岛片区带来利好。
2021年4月25日,乐从平步村工业区改造表决,同意率91.55%高票通过,为三龙湾带来发展纵深,低端产业搬走后,将改为全新用途,带动增加新的就业岗位。
2021年4月26日,乐从镇荷村工业区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批前公示,住宅用地调整为446.69亩,比2020年7月荷村表决的工业区改造方案多了277.32亩,商业地大大减少,为将来的出让铺平道路。
2021年4月26日,乐从本土企业东箭科技在深交所挂牌,是创业板注册制顺德第一股。
2021年4月27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将佛山一号送入预定轨道。佛山一号卫星是季华实验室研发成功的首颗“超高比功能柔性卫星”,重量小于100千克,对地分辨率达0.5米,使用寿命3年,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防灾减灾、资源开发利用、功能区划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4月27日,北滘股份社工业区统租统管改造方案高票通过。
2021年4月27日,北滘都宁工业区统租统管改造方案表决顺利通过,大干工业。
2021年4月27日,北滘上僚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二期动工,顺德在现场举办机器人产业招商推介会。同时,伊之密精密机械、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库卡、华南理工大学、隆深机器人等11家机器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团队组建成立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
2021年4月28日,广佛云谷招商中心举行企业进驻签约仪式,首批引入佛山市公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佛山市新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祺商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项目占地217亩,总建40万平方米,集科技创新、商务休闲等多元功能于一体,提供商办物业、购物中心、酒店等商务生活配套。
2021年4月28日,复旦大学与佛山季华实验室共同成立的复旦-季华人工智能算法联合实验室,项目地址在三山,希望通过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打通产学研链条,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使联合实验室真正植根佛山、服务产业。
2021年4月29日,顺集科技拿下仙涌工业区项目,利用顺德现有产业链基础,串联中集产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工业机器人,为陈村城市主脉注入新活力(见下图)。
开发商在东平河两岸投资已成大趋势,平步工业区、小布工业区、荷村工业区改造大力支撑三龙湾发展,提升东平河水轴线美丽程度。
丰富多样而连续的河岸,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重要景观带,佛山努力打造东平水道-潭洲水道(佛山新城-北滘新城段)为省级碧道示范段。
地铁、城际铁路融合广佛,构建极点,需要高度重视,比景观更优先。
城际铁路、地铁比景观重要。佛山新城开通广佛环线,建设28号线、佛江城际,才是腾飞之时。未来集聚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配套,前途无限。
佛山要在中心城市两江四岸构建城市核心区,打造优质形态,需要东平河~潭洲水道(王借岗至西海公园)串珠成链,加快两岸融合:
1、建设石湾酒厂、登洲、西滘等三座步行桥,推动过江互动;
2、建佛山新城~会展~北滘新城电车,打造佛山城市中心;
3、建石湾~澜石~奇槎电车,改变沙岗、石头、湾华的落后。
六大重点项目
佛山城市秀台位于东平河北岸石头村南侧,正在建设,引入大陆首家金普顿酒店,旁边澜石港也在改造。
石湾沙岗,2240米河岸线正在进行景观提升,建造多元文化城市休闲公园,融入陶瓷、岭南园林等民俗传统文化元素,以及青少年喜欢的滑板场。
佛山新港正在改造为滨水城市客厅,积极利用原有建筑和沿河景观,赋予新的文化功能。塑造特色的滨水景观,注重生态保护、空间可达、界面连续协调等。加强对港口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演绎,港口建筑的活化再利用、特色构筑物的保留、历史空间的再营造,使佛山新港地区成为最能体现城市特色和亮点的地区,改建成以生态修复为主的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创造独特的滨江绿化景观。
石湾湿地公园、渔村文化公园、新港码头公园等“三园”贯通后面积约26万㎡,推动东平河北岸提升,把两岸打造成为佛山中心城区风景线,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生态支撑。
陈村两馆一厅预计2022年开工建设,周边滨江公园还要进一步美化。优质小学、初中(三龙湾学校)已经开工,未来的潜力不可估量,现在的房价2.5万左右。
佛山新城中德公园,已经基本完工,在园中高塔,可以眺望小布、澜石、城市秀台、佛山大剧院、东平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