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日前,省文明委下发《2019年广东省文明城市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年度测评结果通报》。江门市在2019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以总分95.26分的好成绩位列全省地级市第一名,其中材料审核、实地考察、入户调查、群众满意度等单项成绩皆排名第一。这是继2018年度创文综合测评排名全省地级市第二名之后,我市再创佳绩,实现了文明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任务。特别是群众满意度达89.33%,这充分证明,我市创文为民惠民利民工作成效显著、深入人心。实上,文明早已融入江门这座城市的血液,巩固提升创文成果,江门一直在努力。
城市“颜值”“气质”不断提升
去年,江门市围绕巩固和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这一目标,将精神文明建设和创文复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攻坚克难、补齐短板,有力提升了城市“颜值”和“气质”,实现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在推进城市建设方面,江门市启动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从居民生活痛点出发,有序推进老旧社区改造、“三线”整治、道路“白改黑”、历史街区活化利用等,用一个个微改造带来“大变化”。此外,去年江门市全面落实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制,以强有力的措施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坚决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还老百姓碧水蓝天。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江门市还积极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行动,启动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网格化“路长制”试点工作,建立农贸市场整治会商制度和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农村基层设置“流动摊贩安置摆卖区”,破解乡村农副产品集散经营场所监管困局。
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方面,江门市将宣传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制作了一批有本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画,新增文明墙绘80多处、9000多平方米,“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同时,通过建设爱心主题公园,评选“爱心社区”“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爱心家庭”,开展“爱·文明”市民素质提升八大行动,宣传“爱心之城”品牌,让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完善健全的机制是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的保障。去年,江门市出台了《江门市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镇(街)督导创文工作意见》《市(区)直单位结对社区督导创文工作方案》《江门市创文督查通报约谈实施方案》、创文“红黑榜”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见真效果。
推动创文常态化长效化
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全民全方位。近年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让江门的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如何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享受创建成果、增强幸福感,成为了接下来创文工作的重点。为了推动创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去年底,江门市制定出台了《江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体方案(2019—2021年)》。根据《方案》,至2021年底,江门市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要取得显著成果,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城市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在城市管理方面,接下来,江门市将推进环卫作业“一体化”和城市道路“一把扫”管理模式,将镇(街)辖区内的道路街巷保洁、公厕管养、绿化带保洁、水面河岸保洁、小广告清理以及城市家具清洗等保洁项目整体打包,实施市场化运作。同时,建立健全全科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强化城市智能化管理,结合“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依托建设云数据信息化平台,逐步在城市管理重点区域加装高清视频监控设备,实现重点测评点位实时监控全覆盖和党建、综治、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社区便民服务等网格化管理。
在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方面,江门市将深入推进老旧社区改造,逐步引导老旧社区进行封闭化管理;改善集贸市场及周边环境,高标准推动市区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打造一批超市式示范市场;规划建设江门市区相连的慢行道,增加支路网密度,构建社区空间的慢行系统;分阶段分步骤重点推进“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安全饮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全域向自然村延伸覆盖和提档升级。
此外,公民素养也是一个城市发展进步的必要软实力。下一步,江门市将强化活动阵地建设,打造城乡“十分钟文化圈”,争取在2021年前,全市各村均建有至少一个文化祠堂,作为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同时,江门市将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 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活动,“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等,以此强化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家风家教、节俭养德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