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创业就业、教育优化、医疗卫生、居家养老、食品安全、公共交通……民生领域处处事关群众的衣食住行和安危冷暖。自2013年至今,高明坚持开展实施市、区十件民生实事工程。短短六年时间,已实施涉及高明区的市民生实事76项,区民生实事70大项、295小项,当中大部分均已完成。
高明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民生实事、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落实放在突出位置。办理实事期间,将“政府配餐”变为“群众点菜”,形成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决策的制度设置,全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上升至全市第二,更助推一件件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狠抓落实
六年时间完成超过300项民生工程
在荷城街道旧公租房小区,新近加装的23部电梯拆除全部脚手架。这些电梯移交后,小区的居民就能享受电梯出入的便利生活。这些年,从上下步梯,到电梯出门,公租房小区的住户真切感受到居住条件的不断提升,对政府安居民生工程交口称赞。
在高明,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重头领域,同样得益于民生工程的实施,改变了群众的生活。
“沧江中学、西安实验小学等一批学校完成扩改建。”“群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看病不用每次都跑大医院。”“石洲大道等一批农村路完成改造后,改变了弯多路窄的状况。”“建成平安高明工程,构建出一张视频监控网……”即将过去的2019年,这些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效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看到了政府部门为民服务的真情和诚意。
据统计,2013年至2019年,在落实市级民生实事方面,涉及高明区的有76项。截至11月底,2013~2015年度任务指标均已完成;2016~2018年度除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浓度差提升项目外,其余实事已完成;2019年度,则完成7项,其余2项正常推进中,并预计能顺利完成。
区级十件民生实事方面,全区十件民生实事(又称为十大民生工程)共70大项,295小项。截至11月底,大部分实事均已完成。
数百项民生实事完成的背后,少不了财政支出的保障。高明区财政局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8年,全区累计投入民生实事资金160.28亿元,有力保障各年度十件民生实事顺利开展。2019年,在各项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高明仍然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其中1月至11月期间,高明区民生领域投入财政资金2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8%。此外,在民生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方面,高明投入更是从2013年的74.96%,提升至2018年的80.56%。
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高明区委政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至2019年,高明每年均通过网络公开征集民生实事,征求市民群众对该年度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目的是使政府的重大决策反映民声、集中民智、符合民意。
对于收集而来的民生实事,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受益面广、可操作性强、迫切需要解决、当年可以见效,且在事权范围内、符合人财物等现实条件的有价值的意见建议,高明区委政研室结合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征求的意见建议,经过综合归纳和提炼后,提交规定的决策程序审核后,统筹纳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对于现阶段实施条件不成熟,或者不在区级事权范围内的,暂不适合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也反馈给区相关部门和镇街跟进处理,或者通过其他渠道向上级反映,将群众呼声落到实处。
制度创新
建立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民生工程而言,其最终能不能成为民心工程,民意是唯一的标准。
民生实事项目是每年两会的“标配”。这些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究竟是怎么确定的?又是由谁来定的?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它们是政府拍板定下来的。但事实上,高明民生工程早已由政府“为民做主”变成了“由民做主”。改变的背后是一项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创新——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
今年3月初,165名区人大代表拿着选票,各自从13个候选项目中勾选出心目中的十大民生实事。随后,代表以无记名方式进行表决投票,计票后,2019年度十大民生实事正式出炉,结果当场宣布。
这十件民生实事包括新建、改造一批城市破损路、断头路,新建、改造提升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革命老区村改造提升,公交提升工程等,均是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为什么高明要推行民生实事票决制?根据上级人大推动县乡人大工作实践创新的相关要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佛山市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试行办法》,明确将民生实事项目的各环节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轨道上来,通过合法程序把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决定权、监督权交到人大代表手中,推动人大监督由“事后跟进”变为“全程参与”。
在人大这项制度的规范下,前期,区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共征集到意见建议113条,经过认真筛选和完善,确定13个项目作为2019年度民生实事候选项目。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代表票决出来的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则由区政府组织实施。
“高明区政府向来重视民生实事的落实情况。2018年,高明已经有80.6%的财政资金运用在民生实事上。今年高明首次推行民生实事票决制,就是希望建立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的工作机制,用人大力量推动区政府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民生实事项目,使实事更加符合群众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高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罗雄说。
如今,高明区人大常委会对民生实事项目的监督已形成一种“闭环”模式:民生实事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年中,人大将听取和审议区政府实施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报告;年底,组织人大代表测评会,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满意度打分,测评结果向全体区人大代表公布,整个监督流程完整有效,保障了民生实事的落地结果。
收获成果
人民满意政府指数位居全市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证明,扎根基层,依靠人民群众,回应人民群众需求,是高明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高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高明这块土地上实现的所有新跨越、新变化,都与紧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以人为本息息相关。高明常态化建立的通过网络公开广泛征集市民群众对本年度民生实事的意见建议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建立的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度,通过制度狠抓落实,确保高明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真切提升。
以打通断头路这项民生实事为例,2018年8月8日,备受关注的荷香路北延线实现主路面通车,它是高明中心城区与西江产业新城连接的关键要道。市民臧鹏说,相比荷富路围蔽多、红绿灯多且限速的情况,北延线更加快速和便捷。与此同时,在断头路频频入选民生实事的背景下,高明还全力推进断头路连通工程,计划在2017至2021年5年内,建设25个断头路连通项目,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又如平安工程这项民生实事,近年来,高明连续多年将打造“珠三角最安全区域”写入区委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通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 建设”项目,夯实高明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显示,在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厅开展的第三方调查中,高明区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平安创建知晓率已连续7年排在全市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高明也关注群众医疗、用水等问题,解决了明城光明片区和明南片区22条自然村1350户约6500人的用水问题,同时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于2014年全面开展家庭医生服务,区内共有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辖区承担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
小事不小为,事事赢民心。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明于今年6月上线“高明通”综合服务平台,只需登录微信,便民服务全拥有。其中,平台还专门开设了“企业+”服务入口,直接连到高明区企业服务快速响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后台能接收企业诉求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困难,做好贴身服务,为高明企业营造“四季如春”的营商环境。
近日,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2019)发布,高明以89.26分的得分,位列五区第二。事实上,自2014年佛山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指数发布以来,高明区得分连年明显提升,近年更稳居全市前列。这得益于高明坚持以人为本,在整治基层作风、服务企业及群众等方面的持续努力,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可以期待,随着更多民生项目的实施,高明各项社会事业将进一步向更公平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