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昨日,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家华上线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围绕佛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主题接受专访。蔡家华表示,佛山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路线图”,紧扣重点任务,聚焦重点领域,凝聚社会共识,发挥全市力量,推进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在佛山实现新突破,争当全省地级市高质量发展领头羊。
文/佛山日报记者莫璇
加快制定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总体规划
广佛同城化建设是佛山携手广州共建大湾区发展极点的总牵引。蔡家华表示,广佛同城十年在城市规划、交通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等领域逐步走向深入融合,明确围绕197公里边界线,打造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1+4”格局。今年5月广佛两市签订备忘录后,目前正加快制定建设方案及总体规划。
广佛同城上升到广佛极点,对佛山而言落脚点就在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站在第壹时区展厅眺望三龙湾南海片区,文翰湖、广州南站以及建设中的季华实验室等地标清晰可见。目前,南海片区拥有丰树国家创智园、广佛上城·碧+文化产业园、电子竞技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产业创新载体,聚集星联科技、广特电器等一批高精尖领军企业,初步形成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为主,特色主题商业、国际教育培训为辅的高端现代城市产业体系。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三龙湾)管理委员会南海片区建设局综合部部长邹冠飞表示,南海片区作为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启动区,未来会有更多的路网连通两座城市,更多项目与平台加快建设。
这里还逐渐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工合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粤港澳创业服务平台CEO叶兴华表示,工合空间已与多个粤港澳创业项目合作,目前进驻29个团队,其中9个来自香港、2个来自澳门。
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佛山立市之基,是佛山重要的优势和突出特点。佛山坚定不移地走“世界科技+佛山智造+全球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推进大湾区建设。
蔡家华介绍,佛山正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着力加快构建“2+2+4”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格局,例如今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佛山签约项目有57个,总投资537.7亿元;着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截至今年10月,已引入10亿元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约753.18亿元; 着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例如千灯湖创投小镇在今年8月开园,广东金融高新区已吸引私募基金类机构549家。
为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佛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协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方面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大院大所合作,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如季华实验室、清华大学佛山先进制造研究院等。另一方面大力鼓励支持企业作为创新发展主体,出台《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普惠性的政策措施,涉及着力构筑人才集聚发展高地、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坚关等8个方面。同时,我市还积极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在核心技术攻关、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与湾区城市开展合作,广泛建立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异地技术共享和创新合作。
佛山中德机器人学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建东表示,大湾区建设为学院提供重大发展机遇,帮助学院不断扩大“朋友圈”,发掘未来合作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佛高区新增高企数量有望超400家
重大平台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市积极推进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重大功能平台的建设。蔡家华表示,除了三龙湾,佛山高新区同样要担当重任,成为主战场、引领区、示范区。
今年2月,佛山印发《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方案》,对佛高区职能体系进行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确立“一区五园”的格局和“市统筹、区建设”的管理体制,牢牢扭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争创全国高新区20强,扎实做好“高”“新”两篇大文章,统筹推动“一区五园”实现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经过努力,去年佛山高新区在全国综合排名第25位,比2017年进阶了4名。
在此过程中,佛高区突出项目载体建设,夯实发展基础;突出创新驱动,争当双创升级典范;突出开放合作,融入大湾区建设。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佛高区高企申报企业1099家,其中首次申报有671家,有望新增高企数量超过400家。
蔡家华表示,佛高区全力争创全国高新区20强,每前进一位,都意味着更大压力、更强的竞争、更为艰辛的努力。接下来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对标对表国内一流园区固强补弱,加快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