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今年,千灯湖走过了20年,这20年里千灯湖脱胎换骨,创造了南海“无中生有”、产城融合的城市传奇。20年后的今天,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机遇下,目光将聚焦南海狮山。
今年1月,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全面启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南海要紧紧围绕“一环两站”建设创新集聚区,高起点、高质量建设重大发展平台,以平台拓空间、促开放、招大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
经过大半年的谋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城市设计深化、智慧城市研究成果将在今日发布,标志着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升档提速。
佛山西站从6年前开工建设,到2017年开通运营,圆了万千佛山人的“高铁梦”,至今日佛山西站承担起了新使命——依托佛山西站建设枢纽新城,成为南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助力“产业狮山”迈向“城市狮山”“科创狮山”,佛山西站将实现从一个站到一座城的升级。
抢占先机
续写传奇重塑区域发展格局
7月10日,佛山首趟开往香港的高铁列车从佛山西站出发,一个半小时后,到达香港西九龙站,对佛山人而言,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与广深港形成1小时生活圈的梦想实现了。
高铁,承载着人才与资源的快速流通,快速通达香港,就意味着能更快链接世界。而依托高铁站建设的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在重塑区域发展新格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大西南的“纽扣”和“桥梁”,更是佛山市“一环创新圈”、南海区建设“一环两站”布局的战略要津。
佛山西站位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核心区,总规模10站台23线,是广州铁路客运枢纽“五主三辅”中的一个主站,共引入贵广、南广、西部沿海3条国铁,广佛肇、广佛环线2条城际轨道,佛山地铁3号线(在建)、规划有地铁4号线、8号线和广州地铁28号线4条轨道交通线,预计铁路年发送旅客量远期将达到7590万人次,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下进下出线下式高铁站。
佛山西站,正从一个站走向一座枢纽新城。从2013年佛山西站开工建设,到2014年12月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开通,再到2017年8月18日佛山西站开通运营,从过路站变成始发终到站,佛山西站圆了万千佛山人“高铁梦”。今年,在战略的高度上,佛山西站承担了全新使命,在今年中共佛山市南海区委十三届四次会议上,南海提出全面启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
什么是千灯湖传奇?20年前,千灯湖在一片田地、河涌和旧厂房上开始动工,12年前,广东金融高新区落户千灯湖片区,如今千灯湖片区原先老旧低矮的厂房已蜕变成复合型的城市中心区域,成为广东省金融资源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区,创造了南海“无中生有”、产城融合的城市传奇。
历史不能假设,传奇注定被学习和模仿。20年前,千灯湖拉开了南海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的序幕,20年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全面启动,正是南海拉开城市中心城区拓展和参与新一轮区域发展竞争的序幕。
“再造千灯湖传奇”正当其时。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佛山市委提出要打造“一环创新圈”、建设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南海随后布局,紧紧围绕“一环两站”建设创新集聚区,高起点高质量建设重大发展平台,以平台拓空间、促开放、招大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
如此布局,正是看到佛山西站处于战略要津的区位。目前,佛山西站开行列车212列,始发终到车22对,已开通云、贵、川、桂、渝等西部五省市以及省内广州、深圳、东莞、珠海、肇庆、茂名、湛江、中山、江门等地的高铁班次,并于2019年7月10日开通到香港西九龙站的列车班次,在粤港澳大湾区内与广深港形成1小时生活圈。通过高铁轴带,可以承接各种创新、人才、专业服务等资源,且正好位于“一环创新圈”的几何中心。依托佛山西站,全面启动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是南海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高度,重塑城市空间格局,抢占发展先机的“时”。
建设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正当其时,这个“时”不仅仅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机遇,还有南海参与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时”不我待。
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狮山镇已经成为南海乃至佛山的产业高地,佛山西站周边的罗村片区,已成为南海人口集聚速度最快的区域,但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无法满足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需求等,成为制约南海中部片区发展的突出短板。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建设,正是狮山这座千亿工业重镇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
优势突出
拥有千亿大镇雄厚的产业基础
20年前,千灯湖从无到有,缔造传奇,20年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要再造千灯湖传奇,究竟有何底气?
此前有人预测,与发展千灯湖片区相比,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应该会走得更快一些,因为当时千灯湖片区是“白手起家”,而佛山西站基础更扎实、优势更突出,不仅面临着粤港澳大湾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机遇,也可依托狮山这个制造大镇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再加之区域内生力,未来可期。
战略平台是千灯湖传奇的价值所在。千灯湖传奇不是造了一座城,而是根据当时南海工业发达,急需补上服务业和城市短板的发展需要,紧紧抓住了广东省的“金融强省”战略,“无中生有”打造了广东金融高新区,与广、深错位发展,这个战略平台的成功打造,改写了千灯湖板块的区位价值。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要续写传奇,也需要打造一个战略平台。
有产业灵魂,才能避免城市的空心化,才能奏响城产人融合发展的乐章。如果说广东金融高新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产物,那么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要打造战略平台,已然不是白手起家。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位于南海区产业腹地,拥有周边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当前,佛山是国家唯一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南海是佛山制造产业集聚的明星地区,狮山镇则是广东省首个千亿大镇,工业产值比重已占南海的“半壁江山”。经过多年发展,狮山镇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光电显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智能家电、家具门窗等产业支柱。
近年来,狮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工业增长的后劲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能,助力南海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19年重要工作任务的七项工作任务之首,对于狮山而言有些不谋而合。依托狮山的制造业优势,深刻把握产业新方向、国家新导向,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将为南海乃至佛山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城市发展空间提供强大动力。
打造一个重大平台,磁聚一批又一批人才和资源,逐渐形成一座城市,离不开一个基础保障——土地。对于开发强度超过50%的南海而言,在当前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困境下,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成为难得的处女地,拥有显著的土地资源优势,可以高标准规划。
截至目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土地征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征收土地6835亩,除掉主线用地和动车运用所用地,还有4830亩的片区其他用地。目前已有5031亩土地已经办理了用地手续,10月23日佛山西站核心区3号地块成功出让,为再造千灯湖传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未来可期
精心打造高端的战略新平台
目前,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周边汇集佛山市级、南海区级优质配套资源,包括大浩湖(欧洲巡回赛十年指定场所佛山高尔夫球会)、博爱新城、南海区体育中心、南海区人民医院、南海大学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南海影视城、佛山高新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
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作为全新开发的区域,依托地处广佛都市圈核心区和广佛同城化前沿阵地的独特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先走一步,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需要精心打造高端的战略新平台,建造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未来之城。
这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需要,也承载着佛山人民的热切期盼。今年1月,“全面启动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建设,再造一个千灯湖传奇”被提出时,社会各界就对这座“新城”的蓝图充满期待。
根据规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同步建设,坚持“智慧、活力、绿色、文化”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数字智享、生态赋能”的核心原则,描绘安全便捷、清洁低碳、智能舒适、创新融合的未来美好城市图景,构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客厅”。还将通过“东引”大浩湖生态和休闲功能、“南借”罗村消费力、“西承”博爱城市建设、“北撑”大学城成功的空间战略,改变目前南海中部城市建设滞后、产城融合滞后现状,实现狮山核心区的融合发展。
借站造城,纵观国内,早有先例。2008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拉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序幕。在高铁时代的背景下,基于高铁枢纽效应的新城建设已逐步成为了国内新城、城市新区开发的一大趋势。
以苏州高铁新城为例,2013年开建至今,借助枢纽优势,其对前沿技术的磁力正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仅以所在的苏州相城不足6%面积,创造了该区33%的现代服务业产值与注册外资,经济势头十分冒尖;其邻居杭州西站高铁新城,则计划发挥高铁枢纽优势,通过高铁新城单元(高铁枢纽中心)实现与未来科技城共同构建城市西部中央创新区,形成“一心、一园、一带、多组团”的规划结构。
按照“一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步骤安排,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将分阶段逐步开发,按照大湾区辐射带动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西门户、广佛大都市区面向未来城市的样板间、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创新试验区“三维一体”的定位,打造成为智慧、活力、绿色、文化的“未来之城”,为南海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点。对于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建设发展,未来将有无限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