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6月10日,顺德区教育大会上出台《顺德区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顺德区委、区政府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从增加学位供给、提升教师福利待遇、初中“壮腰”工程、锻造一流教育队伍等入手,对顺德区学位不足、标杆学校过少等教育发展短板,集中资源逐一突破。
3个月时间过去了,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落实如何?昨日举行的顺德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对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阶段性成果以及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给出明确的答案。
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要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通过新建扩建增加学位供给,更要直面初中短板,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打造公办初中标杆学校,同时还需要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的校长队伍。
增供给
18项工程将陆续开工 掀起学校建设新高潮
开学首日,顺德有大良玉成小学、大良成美初级中学、龙江外国语学校以及陈村拔萃实验学校4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同时,顺德一中南校区新建工程在顺德高新区启动。该校区新建工程采用国企投资、政府举办的建设和办学创新模式。学校占地面积约130.3亩,办学总规模为72个班,包括初中48个班、高中24个班,共计3600个学位。
顺德区区长彭聪恩表示,教育是市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选择居住区域的重要因素,顺德一中南校区的建设是顺德布局义务教育的体现,更是顺德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的战略发展需要。今年下半年,顺德将迎来新一轮中小学建设高潮,18个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将陆续开工,除了9月2日动工新建的顺德一中南校区,还包括凤城实验学校、聚胜小学、五沙小学、高黎小学、细滘小学扩建工程等,新增学位逾3.8万个。
到2020年,容桂高黎片区初级中学、伦教城南片区一贯制学校、伦教新基北路片区小学、乐从新隆片区一贯制学校等4所新建学校以及新一批改扩建工程也将陆续开工,预计新增学位超过1.2万个。彭聪恩表示,未来三年,全区计划新建扩建中小学校27所,计划投入中小学校舍建设资金超过40亿元,新增中小学学位近5万个。
补短板
启动初中“壮腰”工程打造标杆学校
昨日,顺德区一中外国语学校约700名初一新生正式开启新学年的学习。今年是该校700个初一学位面向全区招生的第一年。“得益于区、镇两级打造标杆初中的政策,学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大大增强。”顺德区一中外国语学校执行校长曾祥明说。该校受到学子热捧,说明市民对公办初中充满了信心。
为了能进一步扭转优质生源外流现象,挺起高质量初中的脊梁。《意见》提出,顺德要加快推进初中品牌学校建设,以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打造初中品牌学校、品牌学科;推广大学区招生制度,设立初中办学绩效、特色学科建设等资金;区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提升顺德区一中外国语学校办学条件。经过3个月的筹划与布局,昨日,顺德正式启动初中“壮腰”工程。
目前,顺德区教育局已经起草了《顺德区品牌初中建设方案(2019-2021年)》,从标杆学校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生源流失遏制、初中教育生态的营造等方面设定目标,并从提升办学条件、创新办学体制、加强初中队伍建设、加强教研教改和特色学科建设、构建拔尖人才和特长生跟踪培养机制、构建初中学校绩效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
提质量
优化机制打造高质量教育队伍
3个月以来,在提升教师福利待遇上,顺德“说到做到”。彭聪恩表示,把教师队伍建设好,首先是要为教师提供更优质的环境。其中,优质的环境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激励机制,更需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来激发教师队伍的干事热情。
在优化学校干部队伍上,通过义务教育学校行政干部换届聘任工作,实现了学校领导管理队伍的“年轻化”“流动性”。据统计,换届后校长的平均年龄从48.5岁降至45.8岁,副校长平均年龄从46.9岁降至42.6岁;交流轮岗校领导80人(正副校长各40人),交流任职率达到19%。同时,今年顺德首次面向全区范围选聘副校长共179个职位(初中48个、小学131个),打破镇街壁垒,搭建同台竞争、异地交流的公选平台。
郭文海表示,通过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有效盘活学校领导干部资源,特别是让高素质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这是为顺德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保障。目前,顺德更是拿出了14个义务教育学校正副校长的岗位,开展全国公选校级领导工作。通过全国公选,为顺德引进教育行政管理领军人才,加强义务教育人才配备,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