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并明确深圳的战略定位:高质量发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标杆、可持续发展先锋。
引人关注的是,这份长达数千字的文件中还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这为未来深莞惠的合作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8月19日,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表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对深圳的发展目标、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深圳更多的政策,也给深莞惠都市圈带来更多的机会。深圳一方面会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等创新要素,另一方面外溢也将更加强烈。《意见》中提到的产业,也都是惠州的机会,因为深圳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很多是做企业总部,而生产等环节往往需要周边的惠州等城市承担。
陈鸿宇认为,多年来惠州的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深圳、香港等城市的辐射带动。深圳承担新的使命,惠州和深圳的优势互补,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会。惠州应当认真研究其中的机遇,深圳哪些高端产业要外溢,惠州就需要争取,有针对性地精准对接,争取大项目、大企业落户。同时,惠州还要在陆上和海上交通方面全方位对接深圳、香港,完善高铁等轨道交通网络。不仅要深惠一体化,还要推进深惠同城,让深惠生活圈更加紧密。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19日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创新试验方面得到更多授权,意味着在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方面会进一步提升。这对周边城市会带来比较深远的影响。
林江表示,借助这个机遇,惠州对接深圳要抓住重点,不单单是招商引资和科技创新,还要在制度创新上向深圳学习。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带动科技创新,反过来,科技创新也会倒逼制度创新。深圳的土地空间有限,而惠州的空间广阔。惠州作为深圳的邻居,应当因应深圳新的地位,顺势而为,提前谋划对策,做好对接,打造“类深圳”的营商环境。
作为深圳的近邻和“CP城市”,瞄准国内一流城市目标的惠州,将迎来“爆发期”?
临深惠州再被“点名”
“深莞惠联动发展”打开想象新空间
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深圳的近邻,也是大湾区中土地及海域面积最为广阔的城市之一,土地面积相当于深圳、广州、东莞3市之和。
此次《意见》虽然没有提到很多有关惠州的内容,但还是点到了惠州。
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节,其中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
不仅如此,日前,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区域协同发展试验区建设”。
中央、省的文件近期频频点名深莞惠,为三地合作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6月,一家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国24个千万级人口的大都市圈中,深莞惠都市圈的发展潜力指数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大都市圈、北京都市圈。
实际上,近年来,深圳与惠州的合作较为密切,特别是企业之间互动频频。比亚迪、TCL、华星光电、德赛、伯恩光学、赢合科技、欣旺达、光弘科技……深惠同时布局的“双城记”在企业之间交替演绎。
特别是惠州的临深县区,如惠阳区,近期也与深圳的龙岗区、坪山区频频“牵手”探讨合作,如谋划共建“龙岗—惠阳产业园”等。
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深港澳科技联盟顾问、深圳市科协原专职副主席张克科认为,随着轨道交通的对接,深圳、惠州、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成为连在一体的最重要平台。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建议,借鉴广佛同城的经验,深惠两地应该在产业规划、用地规划等方面打通,通过加强协商协同,作为一个整个来谋划考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未来至少5条轨道互联
深惠将形成“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10分钟,这是坐厦深高铁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坪山站的车程。30分钟,这是从惠州南站到深圳北站的距离。
在高铁飞速发展的今天,轨道相连让深惠这两座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重要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日益缩短。随着赣深高铁建设,预计到2021年从惠州中心区到深圳只要20多分钟,跨城“半小时经济生活圈”呼之欲出。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教授、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表示,距离中心城市70-80公里以内的范围是都市圈通勤比较合理的空间,惠州与深圳正好处于这样一个范围内。在深莞惠都市圈建设过程中,惠州与深圳要进行更好地对接,首先就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并加快对外联通的港口、机场等建设。
这正是深惠两地在考虑的问题。除了在建的赣深高铁,深惠还在谋划研究3条轨道接通连接——深惠城际、深圳至大亚湾城际、深汕高铁。加上已经通车运营的厦深高铁,未来深惠之间预计至少有5条轨道交通互联。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认为,随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惠州逐步构筑起引资引智引才的吸引力。未来,香港和深圳东进,首选也将是惠州。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