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走进茶山镇寒溪水村,一个漂亮的主题公园映入眼帘,公园内配套有小广场、健身路径、假山瀑布、休闲长廊等,池塘周边还有一条平安文化小溪,沿溪设有平安知识公益广告牌和知识墙,这就是寒溪水村红色文化、平安文化主题公园。
鱼塘变公园、村庄成景区,寒溪水村打造主题公园绘就了农村美景。不过,寒溪水村只是茶山镇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各村的美丽蝶变,让茶山镇乡村振兴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日前,该镇还召开了乡村振兴战略加温鼓劲推进会,对标先进找差距,动员部署全域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让老祠堂焕发新活力
寒溪水村曾经杂草丛生的门前池塘,现已经变成了环境美、人气旺的红色文化、平安文化主题公园。新建成的公园除了环境舒适、风景宜人,夜晚还有璀璨的灯光,公园小径两旁的路灯也以红色文化为主题。
当然,在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寒溪水村还有不少创新举措,比如让老祠堂变身公益学堂,焕发新活力。
“姐姐夸我现在写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小朋友罗嘉瑶高兴地说,在寒溪水村祠堂的暑假公益书法班里,有很多小朋友学书法,“今天是第三天了,大家都说我进步不少。”
在寒溪水村古色古韵的罗氏宗祠内,50多名孩子在老师的教导下,一笔一划地练着字。据寒溪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以传统书塾的教育形式,教授孩子们学习书法,让他们接触中华文化艺术之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不少前来的学生家长表示,孩子不用出村就能够上培训班,不仅可以让父母放心,还能够丰富暑期生活。
与寒溪水村相比,茶山镇刘黄村祠堂内的气氛则显得更为热闹。原来,在暑假期间,每逢周一、周三和周五,祠堂内都会举办白眉派功夫、龙狮公益培训班,教小朋友练功夫、舞龙狮,增加小朋友们的运动量,不仅能让他们远离电子产品,还能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年投入5.5亿元改善人居环境
7月26日,茶山召开乡村振兴战略加温鼓劲推进会,对标先进找差距,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温鼓劲,动员部署全域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去年以来,茶山镇多措并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政策方面,该镇在全市率先出台了《茶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案》,形成了“1+5+N”政策体系。今年开始,茶山镇调整策略,按照每条村三年最高1500万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不再受年度限制,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提前实施。
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茶山镇确定了全镇3年总投资约5.5亿元的人居环境改善项目246个,目前已有40个项目竣工,其中茶山村、寒溪水村、粟边村、京山村进度较快,特别寒溪水村红色文化主题公园、茶山圩公园等项目已完成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厕所革命”,58间已建成验收;两违整治力度不断增强,已完成今年整治任务的80%以上;整治广深铁路沿线违法行为633宗,清理违法构建物190宗共约1.5万多平方米,沿线景观环境整治成效初显;增埗、超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已投入使用。
在乡村产业方面,今年上半年村组两级实现总收入3.02亿元、纯收入1.82亿元,分别增长20%和30%。
“在最新公布的《东莞市城市精细化管理2019年第二季度工作情况通报》中,茶山镇考评情况位居全市第一。”茶山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基层治理方面,该镇创新实施片区调度的“智网工程”运行模式,对各村(社区)精细化管理工作及“洁净城市”实行“红黑榜”制度,全面提升各村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高品质“美丽家园”
在当天的推进会上,茶山镇委书记黎寿康就下一阶段的乡村振兴工作提出工作要求。他指出,各单位、各村(社区)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举全镇之力推进乡村振兴。
根据会议部署,下一阶段,茶山将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打造高品质的“美丽家园”“美丽河湖”“美丽廊道”“美丽园区”和“美丽田园”。
黎寿康在会上强调,各村要对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的创建标准要求,加快推进去年既定的246个项目,确保在国庆、春节两个重要节点前竣工亮相一批献礼项目。比如,重点打造圆头山乡村休闲片区、冲美博头生态片区、寒溪水卢边“红色基因—生态旅游”片区和超朗南社古村落旅游片区四大连片美丽乡村示范区;重点整治广深铁路茶山段两边景观,必须在国庆节前全面整治清理沿线500米范围内的田间窝棚、旧建筑立面。
接下来,茶山镇还将着力打造彩色林,着力解决农村“三线”问题,围绕今年底前所有村(社区)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任务的目标要求,开展好“洁净城市活动日”“行走茶山”等专项活动。同时,全面组织开展“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污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的“五清”行动,并将“五清”行动纳入河长制、塘长制巡查的重要内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全镇内河涌、池塘“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
此外,茶山镇还将大力推进富民强村,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强化乡村人才支撑,创新基层治理体系,以进一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