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5月24日,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东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关于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前公示》。公示在发展目标及战略、空间格局、城市风貌、生态环境、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安全防灾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据了解,《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由东莞市滨海湾新区管委会、东莞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该规划成果于2018年12月通过了专家评审。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
该批前公示具体有哪些内容
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划重点吧!
规划总面积84.1平方公里
根据批前公示,本次滨海湾新区规划范围包括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等三大板块,规划总面积达到84.1平方公里。
规划的期限为2018-2035年,近期规划至2021年,中期规划至2025年,远期则规划至2035年,并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定位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根据总体规划,滨海湾新区城市发展定位为新时代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同时,滨海湾新区还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以及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东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等。
滨海湾新区的城市性质则为东莞市三位一体的都市核心区和经济发展新引擎。根据总体规划,新区将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交往客厅、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高地、珠江两岸融合的协同发展枢纽、兴业宜居智慧湾区新城等。
拓展港澳高端经济的重要平台
总体规划显示,滨海湾新区向外,连接深圳大空港、前海自贸区和广州南沙自贸区等区域;向内,则接连东莞市中心城区,以及松山湖片区等都市核心区。
因此,滨海湾新区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建设成为拓展港澳高端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推动粤台合作的发展空间。同时形成东莞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支点。并从空间、产业、交通、公共服务等多方面辐射带动滨海湾片区相邻的四个镇,形成片区发展的核心。
打造高品质创新城区
根据批前公示,东莞将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优势以及滨海湾新区高品质、高可达的发展条件,推动该区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之中。
同时,滨海湾新区还将发挥交椅湾龙头企业的基础、沙角半岛轨道交通枢纽的地位、威远岛优质环境资源等的优势,构建各具特色的创新节点,打造高品质的创新城区。进一步为新区提供高品质的居住、公共服务和城市环境,以吸引创新人才的不断集聚。
打造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
批前公示显示,滨海湾新区将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端制造业总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此来打造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体系。
交椅湾:发展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打造“产业之芯”。
沙角半岛:以滨海湾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城市更新,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等。
威远岛:重点发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
建设世界级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
据总体规划,滨海湾新区将充分发挥新区自然生态以及历史文化要素资源丰富等的优势,同时突出山海河林田草的生态格局,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滨海湾新区将通过打造世界级的滨海景观活力长廊,来提供高品质的公共开放空间,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城市魅力。
组团开发、轴带串联
据了解,滨海湾新区将采取组团开发、轴带串联的空间发展思路,形成“一廊、两轴、三板块”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廊:滨海景观活力长廊,串联“山海河林田草”生态系统。
两轴:城市中轴线,联通东莞中心城区;城市发展功能轴,以串联三板块核心功能区。
三板块:交椅湾板块、沙角半岛板块、威远岛板块,三板块将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形成十大功能分区
据了解,滨海湾新区将结合自身的空间资源特征,形成十大功能分区。
国际交流合作与科创智慧区:谋划大湾区国际交流合作场所空间,建设科创智慧集聚区。
威远岛生态核心区:依托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虎门大桥、威远岛山体等重要资源打造国家纪念公园和中央山体公园。
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集聚区:谋划建设创新型大学和科技创新园区,利用现状村庄更新改造为创新社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TOD城市中心区:依托滨海湾站综合交通枢纽,连同周边地区的更新改造,建设TOD都市区,打造城市中轴线。
滨海宜居生活区:打造高品质的居住服务片区、滨海综合娱乐休闲区。
滨海湾中央农业公园:修复利用农田自然基底,打造都市田园综合体。
滨海总部走廊:立足湾区,面向全球,吸引知名企业设立国际或区域总部。
湿地公园与生态居住区:依托磨碟河流域打造区域性生态公园,联动周边地块打造高品质生态居住区。
科技创新产业区:依托科技创新龙头企业,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构建科创产业集聚区。
粤港澳创新合作岛(战略预留):依托离岛,探索与港澳在体制机制、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合作。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
根据总体规划,未来,滨海湾新区轨道交通将实现60分钟到达香港、广深城市中心;30分钟到达前海、南沙、东莞市中心区、松山湖等湾区核心地区;20分钟联系虎门、长安、大空港等通勤节点;20分钟串联新区各板块之间出行。
布局32所学校、设置4所医院
总体规划显示,滨海湾新区在现代化教育方面,布局18所小学、3所初中、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高中、3所完全中学、3所十二年一贯制(全贯制)学校、1所国际化学校,支持国内外高水平院校在新区办学。
医疗卫生方面,将设置4所综合医院(含2所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院)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布局。
预测就业人口规模70万人
在用地规模方面,总体规划至2020年,滨海湾新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9.47平方公里;至2035年,滨海湾新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7平方公里以内。
根据预测,2035年,滨海湾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为50万人,就业人口规模为70万人。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滨海湾新区的点滴变化
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们更有理由相信
东莞滨海湾新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