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近日,我市发布了《加快推进全市城乡建设领域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到2022年,我市城乡建设领域新动能主导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行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增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地,在城乡融合发展、城市功能完善、产业转型升级、绿色节能提升、城建融资模式、政务服务优化等方面走在前列。
根据《方案》,我市将实施城乡融合发展工程,开拓新旧动能转换新阵地。我市将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挖掘城建投资增长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着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根据配建标准,补充配齐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设备,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
按照“引领示范一批、创建认定一批、培育预备一批”的原则,全力构建国家、省、市、区市四级特色小镇创建体系。加快特色小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真正实现特色小镇“多规合一”。培育特色产业,强化项目带动和支撑,省、市级特色小镇原则上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6亿元。其中,信息技术、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特色农业等产业特色小镇的固定投资额不低于20亿元,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4亿元。
我市城乡建设领域将开展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新动力。推进建筑业综合改革。构建以高等级企业为主,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建筑业行业组织结构体系。鼓励引导有实力的建筑业企业拉长建筑产业链,向建材、建筑物联网和装配制造等行业延伸。引导企业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等国外市场,基本形成建筑业本市市场和外地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并重的市场格局。
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行业新模式,引导开发企业从土地开发转向全产业链开发模式,积极发展产业新业态,从提供单一的居住和商办类产品向产业、养老、文旅、长租公寓等多元化产品转变。鼓励开发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升项目品质,发展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推行住房全装修,淘汰毛坯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加大中小套型普通住房供应,满足居民刚性需求。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推动产业行业交叉渗透提档升级,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不断衍生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跨界深度融合。
我市将全方位发展绿色建筑。到2022年,绿色建筑设计达标率达到100%,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推广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实现新兴产业提规模。推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500万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建设,实现组团化、规模化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区市利用采石坑、宕口等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进行绿化美化,推进绿色建筑全领域、全过程、全链条发展。
将装配式建筑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总承包三个重点环节,培育一批设计、生产、施工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企业。以城阳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为重点,发挥大型设计集团、装配式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大型总承包企业的引领作用,带动全市发展。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
到2022年,基本完成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居住建筑节能保暖工程完成20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完成350万平方米以上。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为重点,打造一批绿色智慧住区、智慧建造、智慧市政、智慧工地等试点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