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友
朋友圈
温馨提示
自深圳东进战略推进以来,惠阳作为惠州市对标深圳的“桥头堡”,一直在产业转型、交通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不遗余力。8月23日,继设立驻深圳投资促进中心并在深圳举办多场投资说明会后,惠州市环大亚湾新区再次组织惠阳区、惠东县、大亚湾区组团赴深圳招商推介。
作为环大亚湾新区的重要组团之一,惠阳届时将结合该区产业体系、创新体系构建,投资环境、重点产业平台等进行现场推介,并邀请惠阳企业代表举行投资分享、签约文本交换仪式、项目洽谈和互动交流等活动。
如今,围绕建设“产业高地、智慧湾区”,新区已搭建起惠州南站(惠阳)新城、惠东稔山滨海新城、大亚湾石化产业3个起步区,以及惠阳“双十”平台等一批特色的载体。
特别是在惠阳,作为落实惠州“海绵行动”的先行区和全面对标深圳的“桥头堡”,在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的路上,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化现代山水活力新城正呼之欲出。
对标规划
重点打造“双十”平台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深圳、惠州是紧密相邻的两个重要成员,环大亚湾新区作为惠州最邻近深圳的区域,在加强与深圳的对接发展,共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在争当‘全面对标深圳桥头堡’和‘落实海绵行动先行区’上有天然的优势,惠阳更应当在全面对标深圳上先行一步,为全市探索经验。”惠阳区委书记胡斯平说,在去年召开的中共惠阳区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全面对标深圳、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区”被定为了未来5年惠阳区的中心任务。
与此同时,惠阳制定了《惠阳区全面对标深圳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明确了未来五年对标深圳重点推进的五大任务,其中提出重点打造“双十”平台,即建成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和规划建设十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
今年以来,结合“双十”平台建设,惠阳正重点抓好环大亚湾新区起步区和临深片区建设,推动深惠同城化、环大亚湾新区组团化发展,力争在全面对标深圳、实施“海绵行动”上走在惠州全市前列。
产业先行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
在与深圳的对接上,惠阳非常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在产业对接上,惠阳通过结合深圳产业发展特色和当地实际,大力实施“平台构建计划”、“产业培育计划”和“企业成长计划”,努力吸纳深圳高端产业外迁外溢,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共同构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区域产业体系。
在创新体系构建上,目前,惠阳正加强与深圳创新发展资源的合作对接,主动对接深圳孵化器和科技创新成果,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深圳研发+惠阳制造”、“深圳孵化+惠阳落户”模式落地实施。
除了与深圳的对接共建,惠阳自身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今年,惠阳投入3个“1000万元”设立创投母基金、产业基金和成长基金,重点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目前,企业成长基金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科创母基金完成了方案的制订;产业引导基金也有了比较成熟的方案。
交通对接
陆海空全方面对接
在深圳、香港等地的项目、技术、人才加速向环大亚湾新区集聚的背后,是新区与深圳动作频频的交通对接,这其中,惠阳紧抓迈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的时代机遇,率先构建起立体便利的交通网络。
今年以来,在惠阳的大力推动下,厦深铁路深惠汕段实现捷运化运营,14趟捷运化列车往返惠州南站与深圳中心区,覆盖早晚上下班时段,加上日常班次,每天有近60趟列车,平均20多分钟一趟。如今,从深圳北站至惠州南站只要30分钟,基本实现公交化运营,形成“半小时生活圈”。
同时,位于惠阳平潭的惠州机场,在2015年顺利复航后,目前已开通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往来国内多地的15条航线。
加之惠州地铁1号线及深圳地铁14号线、16号线惠州段规划建设前期工作的全面开展,目前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正争取与深圳段同步运营。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深惠轨道交通网络互联以及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作为环大亚湾新区核心区域的惠阳,一张立体便利的大交通格局网将持续升级。
建设“产业高地、智慧湾区”,交通是基础,而立足于交通网络的构建,惠阳更是通过深化改革,营造一片宜居宜业的好环境。
方案
未来五年对标深圳重点推进的五大任务,包括重点打造“双十”平台,即建成十个以上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十个以上产城人融合的新片区。
推介会
A
重点推介10个新型产业
“惠阳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本次推介会惠阳区将重点推介区内10个特色鲜明的新型产业载体。”惠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光滨表示,近年来,惠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举全区之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城。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惠阳将今年定为“营商环境优化年”,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问计企业家”座谈会、“问计于民·营商环境大家谈”调查问卷、“优化营商环境暨外贸稳增长政策宣讲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为例,惠阳正通过建立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推行“一门式一网式”服务模式,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一窗、一网、一端、一号”通办,促进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办事大厅融合。
同时,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改革,优化升级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模式,着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
B
希望引进一批科技孵化器
本次投资说明会,惠阳希望引进一批科技孵化器与加速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领军人才队伍等创新资源,帮助全区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将创新驱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加快构建符合全区实际的创新生态体系。
在引进和培养创新资源的鼓励政策方面,惠阳目前出台了创新驱动发展“1+6+N”等系列文件(“1”即《惠州市惠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6”即《惠州市惠阳区创新平台构建行动实施方案》、《惠州市惠阳区创新企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等,“N”则是未来根据发展需要持续新增的各种创新驱动发展文件)。
对企业自主研发或引进的科技成果,按企业前期研发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补贴;对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国家、省和市级认定的,一次性给予20万至50万元的扶持资金;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万元资助等。
该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